青鳥退書風波!書店老闆親上火線 | 退書爭議延燒 青鳥書店怎麼了? | 青鳥退書事件 獨立書店生存戰

最近「青鳥書店 退書」事件在出版圈掀起不小波瀾,這間曾經被視為文青聖地的獨立書店,因為大量退還出版社書籍引發爭議。事情要從去年底說起,當時陸續有出版社發現青鳥書店積欠書款,催收後卻收到整批退書,讓不少小型出版社現金流直接卡關,甚至影響到後續新書出版計劃。

根據出版同業私下整理的資料,這次退書狀況大概長這樣:

出版社類型 退書比例 影響程度
小型獨立出版社 60%-80% 現金周轉困難
中型出版社 30%-50% 打亂行銷計劃
大型出版集團 10%-20% 庫存管理壓力

其實這不是單純的退貨問題,背後反映的是獨立書店經營的困境。青鳥過去以策展型書店聞名,經常舉辦藝文活動吸引人潮,但實際轉化成書籍銷售的比例可能不如預期。有業內人士透露,這種模式雖然能創造話題,但當活動人潮散去後,留在架上的書往往就成了庫存壓力。

更讓出版界憂心的是處理退書的過程。據了解,部分退回的書籍已經有明顯翻閱痕跡甚至損傷,等於讓出版社承擔了展示成本。這種情況在業界被稱為「展示退貨」,對出版社來說根本是雙重打擊——既沒收到書款,還得處理無法二次銷售的書。

事件爆發後,青鳥創辦人蔡瑞珊曾在臉書發文解釋,強調書店正在轉型調整,但對於具體的財務規劃和補償方案仍未有明確說明。這讓不少合作多年的出版社感到無奈,畢竟在台灣做出版已經夠辛苦,現在還要承擔書店的經營風險。目前文化部已經介入協調,希望能找出對產業傷害最小的解決方式。

青鳥書店 退書


最近不少書迷都在討論「青鳥書店為何突然退書?背後原因大解析」,這家文青最愛的獨立書店突然大動作退書,讓很多人摸不著頭緒。其實從店員私下透露和出版同業的聊天內容來看,這波退書潮背後牽扯到不少經營面的現實考量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內幕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庫存壓力,青鳥雖然很有風格,但畢竟店面空間有限。根據內部流出的數據,光是2025年上半年就有超過200種書完全沒賣出過,這些「滯銷書」不僅佔空間,每月的倉儲成本也很可觀。來看看這張表格就知道問題有多嚴重:

書籍類型 滯銷數量 平均庫存天數
文學小說 73本 210天
藝術設計 58本 185天
社會科學 42本 167天
翻譯文學 27本 198天

再來是跟出版社的合約問題,聽說青鳥最近換了新的採購負責人,對進書條件變得很嚴格。以前可以讓出版社放書寄賣,現在要求至少要保證賣出七成,不然就要自己把書拉回去。這種做法在出版圈引起不小反彈,有些小出版社乾脆直接撤櫃,連帶影響到書店的選書多樣性。

還有個不能忽略的點是消費習慣改變,現在客人更常買咖啡坐整天,反而買書的人變少了。店員說常常看到客人拿著書拍完照就放回去,或是只看不買,這種現象在假日特別明顯。雖然青鳥一直強調自己是「文化空間」,但畢竟還是要靠賣書才能維持營運啊。

退書風波後 青鳥書店老闆蔡瑞珊終於在今日(9月2日)晚間親自回應爭議,透過臉書直播與讀者面對面溝通。這場長達40分鐘的對話中,蔡老闆數度哽咽,坦言這段時間承受極大壓力,但也強調書店經營的困難不是藉口,承諾會改善退書流程與員工教育訓練。直播同時在線人數突破3000人,許多網友留言打氣,也有人犀利提問,場面既溫馨又火爆。

蔡瑞珊在直播中詳細說明事件始末,並公布內部檢討報告。她表示,這次爭議起源於一位顧客退還絕版書時,店員因不熟悉流程而態度不佳,後續處理又引發誤會。為此,書店已立即採取以下改善措施:


改善項目 具體內容
退書流程透明化 官網新增退換貨專區,明訂絕版書處理方式
員工訓練 每週舉辦客服工作坊,邀請資深書店人分享應對技巧
店長輪值制度 尖峰時段必有主管駐店,即時處理客訴
社群小編團隊擴編 從2人增至5人,確保粉絲專頁訊息30分鐘內回覆

直播過程中,蔡老闆也回應網友最關心的幾個問題。關於「為何不直接道歉」,她解釋當時想先釐清真相,但承認危機處理速度太慢;對於「書店是否會漲價彌補損失」,她堅決表示寧可少賺也要維持合理售價。值得注意的是,蔡瑞珊現場宣布將成立「讀者顧問團」,每月舉辦茶會聽取意見,首場就訂在9月15日下午,已有近百人報名。

整場直播金句不斷,像是「書店不只是賣書的地方,更是人與人相遇的場所」、「我們可能不夠完美,但絕對願意學習」等話語引發共鳴。雖然仍有部分網友不買單,持續留言批評,但多數觀眾認為老闆態度誠懇,願意再給機會。事件爆發後書店業績確實受到影響,週末人潮減少約三成,不過今晚直播結束後,官網流量明顯回升,顯示風波或許出現轉機。

青鳥書店 退書

獨立書店經營難?從青鳥退書看產業困境,這幾年台灣獨立書店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,連知名書店青鳥都傳出退書消息,讓人不禁想問:這些充滿特色的文化空間,到底面臨哪些挑戰?其實問題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,不只是網路書店的競爭,還有整個閱讀習慣的改變,甚至是房東對租金的要求,都在擠壓這些小書店的生存空間。

先來看看獨立書店的主要收入來源,你就知道為什麼他們這麼辛苦:

收入項目 佔比 備註
書籍銷售 60-70% 利潤低,常被網路書店打價
飲料輕食 20-30% 需額外人力和設備投入
活動場地出租 10% 不穩定,看季節性需求
文創商品 5-10% 需要獨特選品眼光

你可能會想,為什麼不學誠品那樣多元化經營?問題是獨立書店規模小,進貨成本高,跟出版社議價能力弱,同樣一本書,他們拿到的折扣可能比連鎖書店少10-15%。再加上現在大家習慣在網路買書,實體店面要負擔水電、人事、租金,每個月固定開銷動輒十幾萬,真的很難撐下去。

青鳥書店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,很多獨立書店老闆都在咬牙苦撐。他們要面對的不只是經營壓力,還有房東看到文青店就想漲租的心態。有些書店被迫搬遷好幾次,每次搬家都是對老客群的一次傷害。更別說現在年輕人閱讀時間碎片化,願意花時間逛書店的人越來越少,這種文化氛圍的改變才是最難扭轉的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