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厲風行是啥意思?3秒搞懂 | 成語小教室:雷厲風行怎麼用 | 雷厲風行?台灣人這樣用就對

最近在職場上常常聽到主管說要「雷厲風行」地推動新政策,到底雷厲風行意思是什麼呢?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做事像打雷一樣猛烈、像颳風一樣迅速,講究的就是效率與執行力。在台灣的職場文化裡,這個詞特別常出現在需要快速反應的產業,像是科技業或新創公司,大家都追求那種「說做就做」的氣勢。

說到雷厲風行的由來,其實跟古代官員辦案有關。相傳漢朝有位清官叫召信臣,他處理案件時就像雷電般果斷迅速,讓壞人無所遁形。後來人們就用「雷厲風行」來形容這種做事風格。現在我們用這個成語,通常是指決策明快、行動迅速,不拖泥帶水的工作態度。

情境 雷厲風行的表現 非雷厲風行的表現
開會決策 當場拍板定案 反覆討論無結論
專案執行 立即分配任務 等待完美時機
危機處理 第一時間應變 開會研議對策

在台灣的企業文化中,雷厲風行的人往往會被視為有領導力的象徵。像我們公司去年導入新系統時,IT部門的主管就是典型例子。他週一接到指令,週二就召集團隊開會,週三開始測試,不到兩週就完成全公司上線。這種效率讓其他部門都佩服不已,雖然過程壓力大了點,但確實解決了長期以來的作業瓶頸。

不過要注意的是,雷厲風行不代表莽撞行事。真正的高手是在快狠準的同時,還能兼顧細節與品質。就像我認識的一位餐飲業老闆,他決定拓展新店面時,從看地點到開幕只花了一個月,但每個環節都安排得滴水不漏,連員工訓練都提前完成。這種快中有細的功夫,才是雷厲風行的最高境界。

雷厲風行意思

什麼是雷厲風行?這個成語原來是這樣用的。其實這個成語在台灣職場或日常生活中很常聽到,但你真的知道它的意思跟正確用法嗎?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實用的成語,讓你在適當場合用對它,整個人都顯得更有文化底蘊啦!


雷厲風行這個成語出自《後漢書》,原本是形容像雷一樣猛烈、像風一樣快速的行動。現在我們通常用來形容做事又快又果斷,執行力超強的那種人。比如說公司來了個新主管,上任三天就把拖延半年的專案搞定,大家就會說他做事真是雷厲風行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說到這裡,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的使用情境:

使用場合 例句 適用對象
職場表現 張經理做事雷厲風行,難怪老闆這麼器重他 主管或同事
政策執行 這次防疫措施雷厲風行,效果立竿見影 政府單位
個人特質 我媽整理家裡總是雷厲風行,半天就搞定大掃除 親友長輩

要注意的是,雷厲風行雖然是褒義詞,但有時候也會帶點強勢的意味。比如說有人做事太快沒考慮周全,可能會被說「太雷厲風行反而忽略細節」。所以用這個詞的時候,還是要看場合跟語氣,才能準確傳達你想表達的意思。

在台灣,我們還常常把這個成語簡化成「雷風」來用,像是「那個老闆超雷風的,說要改就馬上改」。這種口語化的用法雖然不太正式,但在日常對話中反而更自然。不過如果是寫正式報告或文章,還是建議用完整的「雷厲風行」比較得體。

誰最適合用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?職場老鳥告訴你,這種快狠準的工作方式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。在台灣職場打滾多年的老鳥們都知道,雷厲風行看似很帥,但用錯時機或場合反而會弄巧成拙。今天就來聊聊哪些人最適合這種做事風格,順便分享一些實用的觀察。

首先,管理階層特別需要這種特質。當團隊遇到緊急狀況或需要快速決策時,主管如果拖拖拉拉反而會讓下面的人無所適從。舉個例子,像科技業的專案經理常常要在客戶臨時改需求時立刻調整方向,這時候猶豫不決只會讓整個團隊加班加到懷疑人生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雷厲風行不代表獨裁,好的主管會在快速決策後耐心解釋原因。


適合族群 適用情境 注意事項
高階主管 危機處理、重大決策 避免過度強勢
業務人員 搶訂單、客戶談判 保持專業禮貌
新創團隊 快速迭代產品 別忽略細節

再來是業務性質的工作也很需要這種特質。跑客戶的時候機會稍縱即逝,特別是遇到競爭對手也在虎視眈眈的狀況,如果還在那邊「我回去請示主管」或「再讓我考慮三天」,訂單早就被別人簽走了。但業務老鳥會提醒你,雷厲風行不等於咄咄逼人,該有的職場禮儀還是要顧,不然客戶覺得壓力太大反而會嚇跑。

最後是新創公司或敏捷團隊的成員。這些環境講究的就是快速試錯、快速調整,開會兩小時還討論不出個所以然的話,產品早就被市場淘汰了。不過資深工程師會偷偷告訴你,寫程式時太雷厲風行反而容易出包,該做的測試和code review還是不能少,否則debug會讓你加班到天亮。

雷厲風行意思

什麼時候該雷厲風行?台灣主管最愛這時候,通常是在團隊遇到緊急狀況或專案進度嚴重落後的時候。台灣的職場文化講究人情味,平常主管們大多走溫和路線,但真的火燒屁股時,那種「今天下班前一定要搞定」的殺氣就會瞬間爆發。這種時候如果還慢慢來,可能整個團隊都要跟著加班到天亮,所以有經驗的老鳥都知道,主管臉色一變就要自動切換成戰鬥模式。

在台灣職場,有幾種情況最容易看到主管雷厲風行的樣子:

情境類型 具體表現 員工求生指南
客戶臨時改需求 主管接到電話後臉色大變,立刻召開緊急會議 馬上放下手邊次要工作,先確認修改範圍
系統當機 主管直接衝到工程師座位旁盯著修復 主動回報進度,別等主管來問
老闆明天要看報告 下午五點突然通知,要求今晚完成 先整理現有資料,快速列出重點架構

其實台灣主管這種「平常像朋友,緊急時變教官」的風格,很多員工反而覺得比較好相處。平常可以開玩笑聊八卦,但該嚴肅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有底線。特別是在科技業或廣告業這種步調快的產業,主管如果永遠溫吞反而會讓團隊缺乏方向感。有資深企劃就分享過,她最佩服的主管是平時會幫忙買飲料,但遇到客戶提案前會直接說「這版不行,全部重做」的那種果斷類型。

這種管理風格也反映出台式職場的彈性,多數台灣員工其實很吃「先禮後兵」這一套。平常建立好交情,關鍵時刻要求嚴格些大家也比較願意配合。畢竟誰都不想因為自己的拖延害全team加班,所以看到主管突然正經起來,通常就是該繃緊神經的訊號了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